熱線:
凝固點降低法測定摩爾質量
。
。
,繪制冷卻曲線,通過冷卻曲線修正冰點。
假設溶質在溶液中不締合、分解或揮發,不與固體純溶劑形成固溶體,則溶液的凝固點將低于純溶劑的凝固點,即稀溶液的依數性質(被認為是理想的)。 也就是說,對于一定量的某種溶劑,理想稀溶液的冰點降低值僅與所含不揮發溶質的顆粒數有關,而與其他特性無關的溶質。 根據熱力學理論,理想稀溶液的冰點降低值ΔTf(即純溶劑與溶液的冰點之差)與溶質質量摩爾濃度bB之間的關系可推導出:
ΔTf =Tf* - Tf = Kf bB (1)
式中,ΔTf為凝固點降低量,Tf*和Tf分別為純溶劑和溶液的凝固點,單位為K; bB為溶液中溶質B的質量摩爾濃度,單位為mol kg-1; Kf為溶劑的質量摩爾冰點下降常數,其值僅與溶劑的性質有關,單位為K·kg·mol-1。
若稱取一定量的溶質mB(g)和溶劑mA(g)制成稀溶液,則該溶液的質量摩爾濃度為
(2)
式中,MB為溶質的摩爾質量,單位為kg·mol-1。 將式(2)代入式(1),可得:
(3)
如果已知某種溶劑的冰點降低常數Kf值,并通過實驗確定該溶液的冰點降低值ΔTf,則可以根據式(3)計算出該溶質的摩爾質量MB。 表1給出了幾種溶劑的凝固點降低常數值。
純溶劑的凝固點是液相和固相共存的平衡溫度。 如果將液體純溶劑逐漸冷卻,在凝固前溫度會隨時間均勻下降,凝固后通過釋放凝固熱來補償熱量損失,系統將維持液-液共存的平衡溫度。固體兩相。 全部凝固,溫度不斷下降。 其冷卻曲線如圖1中1所示。但在實際過程中,當液體溫度達到或略低于其凝固點時,晶體并不析出,即所謂的過冷現象。 此時,若攪拌或加入晶種促進晶核生成,則迅速形成大量晶體并釋放凝固熱,使體系溫度迅速升至穩定平衡溫度; 液體完全凝固后,溫度會逐漸下降。 冷卻曲線如圖1-2所示。
溶液的凝固點是溶液與溶劑固相共存的平衡溫度,其冷卻曲線與純溶劑不同。 當溶劑凝固并沉淀時,剩余溶液的濃度逐漸增加,因此溶液的凝固點也逐漸降低。 由于凝固熱的釋放,冷卻曲線的斜率發生變化,即溫度緩慢下降,如圖1所示。在本實驗中,測定了已知濃度的溶液的凝固點。 如果溶液的過冷程度不大,析出的固體溶劑量很少,對原溶液的濃度影響不大,則取過冷恢復的最高溫度作為溶液的冰點,如圖1中的4所示。
另一種確定冰點的方法是外推法,如圖2所示,首先記錄并繪制純溶劑與溶液的冷卻曲線,在曲線后面畫出趨勢線(有固體沉淀)并延伸它與曲線的前端部分相交,交點就是凝固點。
本實驗通過測定純溶劑和溶液的溫度與冷卻時間的關系,繪制冷卻曲線,得到兩者凝固點的差值ΔTf,進而計算出純溶劑和溶液的摩爾質量。分析物。
冰點測定儀、精密電子溫差測量儀、電子天平、移液器(25mL或50mL)、環己烷、萘。 (或尿素、粗鹽、蒸餾水、冰)
1.精密數字溫差儀;;;
;;;
;.
冰點降低實驗裝置
為了使溶劑和溶液凍結,溫度需要比溶劑的冰點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