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
空氣和氧氣是化學學習中的首要物質。 空氣中氧含量的測定、基本化學反應的類型、混合物與純物質的分類、氧氣的實驗室制備、空氣的污染與防治等都是中考命題之一。熱點。 中考命題形式多樣,主要考查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化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實驗探究能力,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 本單元的考試主要包括:
1.檢查空氣成分的成分
2. 考察大氣污染及其防治
3、空氣中氧含量的檢驗與測定
空氣成分是中考的熱點。 考試時,多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環境污染、實驗等形式出現,由于這部分內容難度不是很大,中考分數還是比較高的,缺失的部分點,其中大部分出現在實驗分析類別中。 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對實驗原理分析不透徹,對實驗裝置各部分功能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準確把握。
小于:(1)裝置氣密性不好(2)紅磷量不足(3)裝置冷卻前彈簧夾打開(4)瓶內有殘留氧氣
大于:(1)燃燒過程中彈簧夾未夾緊(2)燃燒勺插入太慢,瓶塞未擰緊,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1)關于空氣成分的詢問問題,近幾年已經測試了數百年。 (2)有關空氣污染及相關空氣污染的問題,其材料范圍廣泛,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采用形式化設計問題。 (3)以空氣的密度、氧氣密度、制氧方法、食品保存等設計的實驗題,既有驗證性實驗,也有探索性實驗。 回答此類問題有以下方法(1)掌握基本概念:因為空氣是混合物,所以考試中空氣被列為混合物,所以要掌握混合物、純物質、單質、化合物的定義。 (2)掌握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設備(3)了解空氣成分、氧氣比例等的測定。(4)利用空氣和氧氣的知識來推斷物質時,探索新對象的情況。 其中,空氣污染與防治是目前人們熱議的話題,相信在未來的中考中仍然會是一個熱門命題。
4. 審查物質的分類
5.檢查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6.考察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的分析
在考察氧氣的性質時,多以描述物質在氧氣中發生反應的形式來考察其助燃性質。 這種化學性質有時還涉及到氧氣的物理性質和有助于呼吸的化學性質。 另外,化合物反應、分解反應等概念也是中考中經常涉及到的一些知識點。 最丟失的點是對現象的描述。
氧的物理性質:不易溶于水,密度略高于空氣。 液態氧、固態氧淺藍色。 工業上制取氧氣的方法:液態空氣的分離-----物理變化。
氧的化學性質:助燃,具有助燃性能。 可用于呼吸作用,是常用的氧化劑。 ⑴木炭在氧氣中燃燒(O2能用火花重新點燃木材) 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氣體,使石灰水變渾濁 ⑵硫磺在空氣中燃燒,硫磺在空氣中燃燒 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放出熱量 (3)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產生大量白煙 白磷的燃點較低,易自燃。 應密封在水中,隔絕空氣,防止自燃。 ⑷鎂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產生白色固體。 ⑸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劇烈燃燒,放射出火花,形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 缸內放入少量水或在缸底鋪一層細沙,以防止飛濺的熔體炸裂缸底。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點燃爆轟氣體)現象:純氫氣在空氣中靜靜燃燒,放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不純的氫氣點燃時可能會爆炸; 可燃氣體或可燃粉塵與空氣混合,遇明火有可能發生爆炸!
氧氣的用途:氣焊、航空航天、潛水、登山、醫療、液氧炸藥、煉鐵、煉鋼
7.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檢驗
對 bug 的看法:
1.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如果不添加二氧化錳,過氧化氫不會分解
2、催化劑的使用會加速化學反應
3、使用催化劑可以提高產品的用量
4.二氧化錳用作任何反應的催化劑
5、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性能保持不變
6.沒有催化劑就不會發生反應
7、二氧化錳只能在實驗室用作過氧化氫的催化劑。
8、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9、用過的催化劑不能回收利用
8.實驗室氣體檢測裝置的選擇
制氧實驗是中考中涉及最多的基礎實驗。 考核內容包括儀器的選擇、藥品的使用、操作步驟、氣體的采集、檢查、全檢等,一般得分率較高。
(1)產氧量檢驗內容:
1. 考察反應原理 2. 考察實驗步驟 3. 考察采集方法 4. 考察檢驗方法 5. 考察結果原因 6. 考察實驗裝置的選擇和裝配
(二)三類典型中考題
1. 器械選擇 2. 藥物選擇 3. 實驗探索
實驗室制氧的反應原理: ① 加熱高錳酸鉀 ②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實驗室制氧的注意事項: ① 試管口稍微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進入)回流并破壞試管); ②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當導管口有氣泡逸出時,不宜立即采集氧氣。 待氣泡連續均勻釋放后,再次收集(因為一開始釋放的氣泡不純,含有空氣)取出導管,然后停止加熱(防止水被吸進試管,造成熱試)管破裂。)
【知識點網】
無效的
氣體
︵
混合
結合
事物
︶
氮氣78%、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及雜質0.03%(體積分數)
空氣
骯臟的
染色用
保護
危害: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影響農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
污染源:主要是有害氣體(CO、SO2、氮氧化物)和煙塵。 目前納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有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
環境保護:加強空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條件,使用清潔能源,工廠廢氣經過處理后方可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氧
氣體
︵
純的
網
事物
︶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密度1.429ɡ/L(標準條件下),不易溶于水。
化學
自然
︵
氧化
反應
︶
硫磺: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碳:在空氣中保持紅熱,在氧氣中發出白光,產生的氣體使清澈的石灰水變得渾濁
鐵:劇烈燃燒,放出火花,生成黑色固體(Fe3O4)
磷:產生大量白煙
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在瓶壁上形成水滴,產生氣體(CO2)
系統
挑選
正方形
法律
工業制氧——液態空氣的分離(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物理變化不同)
現實
測試
房間
系統
法律
2H2O2+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O2↑
盒
地方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非加熱型
收集裝置:根據物質的密度、溶解度
步
檢查、安裝、修理、訂購、收集、離開、熄滅(茶館定點收取利息)
筆記
意義
觀點
試管口稍微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試管破裂
將藥物平鋪在試管底部:均勻加熱
鐵夾夾在距噴嘴約1/3處
導管應稍微露出橡皮塞:以利于氣體排出
應在試管口處放置一團棉球: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采用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地排出(開始時將空氣排出)即可收集
實驗結束時,先移動導管,然后關閉酒精燈:防止試管因吸水而破裂
采用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延伸至氣體收集瓶底部
使用
方式
用于呼吸
例如潛水、醫療緊急情況
支持燃燒
如燃料燃燒、煉鋼、氣焊